一種音頻音量單位表能顯示與峰值相關的音頻幅度,來幫助精確設定錄音電平,或用于顯示放大器的工作狀況。一個簡單的二極管和電容器網絡提供了經典的音量單位表的峰值加權式響應,但是電路一般把響應限制在大約23分貝的可顯示動態(tài)范圍,并且音量單位表指針的慣性和機械式“沖擊”會帶來誤差。當代顯示器使用了照明元件陣列來形成條形圖,借此消除了慣性問題,但是響應和精度特性方面的所有缺點現(xiàn)在都轉移到了信號處理領域。你可使用 DSP技術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在固件中再現(xiàn)儀表的功能,但是,如果儀器尚未包含DSP功能來省錢的話,那么這種方法就會比較昂貴。
廉價的模擬式儀表的弱點依然是它的峰值保留元件,這個電容器必須迅速充電才能容納大信號,并且為了小信號必須精確充電——這是兩個互相排斥的目標。另外,如果二極管的全波整流和峰值保留功能特性不理想,那么還會限制模擬式音量單位表的動態(tài)范圍。保持20分貝的顯示動態(tài)范圍,并且監(jiān)視在40分貝范圍內變化的各種信號電平(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很典型),二者都需要一個動態(tài)范圍大約為60分貝的電路。
在多數(shù)情況下,傳統(tǒng)電路無法同時提供預期的精度和轉換率,尤其是在較寬動態(tài)范圍內的低信號電平時。圖1中的電路提供了一種簡單的配置,在超過60分貝的動態(tài)范圍內提供了很高的精度,并提供了高質量顯示器需要的快顯/慢消特性。
電路的核心是凌特公司的LT1011比較器,即IC2,它能監(jiān)視輸入信號的幅度和峰值檢測輸出之間的差值。另外,只要4.7mF的保持電容器C6的充電狀態(tài)過低,IC2還向該電容器提供充電電流。遺憾的是,比較器和非線性放大器固有的輸入至輸出延遲決定了最小的輸出脈沖寬度。如果保持電容器快速充電來跟蹤較大輸入的脈沖串,那么最小充電步長必須大大超過小信號的電平,因此會限制動態(tài)范圍。
電感L1提供了可進行適應性變化的充電電流源,由此解決了電容器響應問題。如果添加一個10 mH的電感,那么在比較器產生窄脈沖時,就會限制最高電流速率,因此把最小充電幅度步長降至更小的1 mV電平或更低。對于較寬的充電脈沖,電流會自動升高到更高的電平,來提供要求的高轉換率。最小充電步長與信號步長大小基本成比例,因此確保了60分貝信號范圍內的恒定相對精度優(yōu)于1 分貝。-59 分貝的信號電平對應于13 mV輸入電壓,而 2V峰值電壓時0分貝的儀表刻度因數(shù)對應于典型的增益為20的音頻功率放大器把100 Wrms輸入到8Ω負載(或大約40V峰值輸出電壓)所需的輸入電平。
該電路還包含兩個運算放大級,它們基于凌特公司的高精度 LT1469 雙運算放大器。第一級IC1A在本例中提供了6倍的增益,因此2V輸入峰值提供了12V輸出電壓。第二個運算放大級IC1B組成了一個精密逆變半波整流器。IC1A和IC1B的輸出以及C6兩端的正峰值檢測電壓在IC2的輸入端組合在一起,向比較器提供零交叉閾值。當IC2的輸入下降到0V以下時,它的輸出切換到 Q1,并向C6提供充電,直到C6的電壓達到或略微超過放大的音頻電壓。由R8和C4組成的反饋網絡提供了最佳的音量單位計量放電。
|